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中国大豆订单归零,美国农民如何化解“三重夹击”困境?

发布日期:2025-09-18 17:36 点击次数:63

中国大豆订单归零,美国农民陷入“三重夹击”难题

今年进入2025/26大豆收购季,按理说该忙着签合同、装船的美国农户们却愁眉不展。中国,这个美国大豆的头号买家,居然一粒豆子都没下订单。过去同期,中国通常会占据8%到10%的新作物采购份额,这回却归零了。

南美的大豆却趁机迎来爆单期。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不停地往中国输送,尤其是巴西,仅在十月至十一月期间的采购量就占了中国预计需求的超过九成。换句话说,美国农民眼看着仓库堆着豆子发愁,南美农民却笑容满面地忙着接单。

美国农业部不得不向下调整出口预估,从去年预计的5100万吨,滑落到今年的4600万吨,直白说就是几大笔钱进账没了。农民们不禁开始问:为啥中国突然不买我们的大豆了?

回答不复杂。虽然美国的大豆价格看起来比较便宜,但中国那边加了不少报复性关税。虽然拉低了表面价格,可一加上关税、运费、融资成本,真正到中国货架上的价钱比南美的大豆高多了。买卖讲究一步到位,划不来谁愿意掏这笔冤枉钱?美国农民种一亩地的成本直线上升,种子、化肥、燃油全都是涨价,收购价却跌到8到9美元一蒲式耳,有的地方甚至亏了本。

这时候,农民们从外面丢单、中间成本上升,真是进退维谷。特朗普自然关心农业州选票,也不可能视而不见。他的回应是继续高调喊话,围绕关税问题打嘴仗,同时还试图拉上欧盟一块对中国施加压力。欧盟既要保持自身市场关系,也盯着中国的汽车、葡萄酒等出口,根本不可能为美国大豆农背黑锅,这招听着火爆,实际上难有用武之地。

这场看似“贸易战”的博弈远比普通的买卖纠纷复杂。中国已经找到好替代,巴西、阿根廷连年丰收,种植面积还在扩大,根本不依赖美国供货。

美国农户的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哪怕关税将来有所松动,也很难回到当初的市场地位。更关键的是,谈判中的反复无常让中国买家心存猜疑,宁愿找靠谱的南美货源,也不愿再冒“政策变动”的风险。

美国大豆市场失去的,绝不只是一个买家,而是整个时代的战略合作伙伴。农民们辛苦种出来的豆子,因为大国博弈成了夹心饼干。

有农民在业内留言道:“我们不是棋子,只想把豆子卖出去。”这句实话戳中了问题核心。

更糟的是,若这种状况长期不变,部分农田可能不再耕种。种多了赔本,宁愿放着歇着。农村经济受挫,人口外流,连带打击当地发展,农民的日子只会越捉襟见肘。

至于未来,中国是否会重新采购美豆,还得看全球物流和供应链能不能稳住。南美运输有问题的话,美国豆也许还有零星机会,但靠天吃饭不是长久打算。

其实大豆价格走跌短期对吃货们来说是件好事,可对农民而言,却是生计上的重击。而两边算盘打的步调一乱,问题就爆出来了。

中国订单归零,特朗普想要救农民,但若放松关税,政治形象受损;若继续强硬,农民日子没着落。困局中,美农靠什么走出泥沼?

那么最后:美国大豆的未来,你怎么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