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梅德韦杰夫核威慑言论引发全球危机,特朗普核潜艇部署加剧冷战以来最危险对峙

发布日期:2025-08-07 04:18 点击次数:161

2025年8月1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一句狠话:“俄罗斯保留苏联时期的终极核打击能力! ”并痛斥特朗普对俄发出的“10天最后通牒”。

短短几小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回应震惊全球——他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到俄罗斯附近海域,冷战后最危险的核对峙一触即发。

梅德韦杰夫的言论像一颗炸弹,瞬间炸穿了普京苦心经营的外交布局。 此前数月,普京通过秘密渠道向特朗普释放善意,试图维持俄乌冲突“边打边谈”的模式,为特别军事行动争取喘息空间。

但梅德韦杰夫高调提及“死亡之手”自动核反击系统,给了美国升级对抗的绝佳借口。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接点名批评他是“失败的俄罗斯前总统”,并下令调动核潜艇逼近俄罗斯海域。

这两艘潜艇可能是携带24枚核导弹的“俄亥俄级”,或是执行常规打击的“弗吉尼亚级”,威慑力直指俄罗斯战略腹地。

市场最先嗅到火药味。 布伦特原油价格48小时内暴涨8%,突破每桶95美元,全球能源市场陷入恐慌。 但人民币却逆势走强0.8%,国际投资者将中国视为“避险资产”,离岸人民币交易量激增。

这场危机暴露了美国的核心策略:集中火力压制俄罗斯,其他方向暂时降温。 就在核潜艇调动的同一天,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对中国示好,称赞中国是“伟大的国家”,并宣布取消12项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的制裁预案。

贝森特乐观宣称“中美协议很快会达成”,但明眼人都看出,美国不过是想腾出手来对付头号目标。

印度的转向更让俄罗斯措手不及。 路透社披露,印度国有炼油厂已全面暂停采购俄罗斯原油,一艘名为“杜布纳号”的俄罗斯油轮在新德里码头空转三天后黯然离港。

尽管印度外交部用“不清楚贸易细节”搪塞,但背后是美国赤裸裸的威胁:继续买俄油将失去美国原油出口许可,并面临25%的惩罚性关税。 印度算了一笔账——每桶俄油虽比国际油价便宜18美元,但美国关税足以让印度千亿美元出口和200万就业岗位陷入危机。

莫迪政府一面拖延美印贸易谈判至8月中旬,一面加速转向中东和西非采购石油,俄印传统友谊在现实利益前摇摇欲坠。

中俄协作却在高压下展现出韧性。 当美军核潜艇潜入北冰洋时,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按计划在日本海展开。 两国潜艇完成深海对接训练——这种需要共享核心参数的行动,被军事专家称为“互信天花板”。

能源领域同样稳固:2025年前五个月,中俄原油贸易量同比激增40%,人民币结算率突破90%。

俄罗斯央行甚至紧急上线与印度银行的“卢比卢布”石油交易平台,联合伊朗建立数字货币结算网络,全力绕开美元体系。

普京在24小时内紧急调整姿态。 8月1日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时,他一改强硬常态,释放和谈信号:“俄罗斯期待与乌克兰对话,若乌方认为现阶段无必要接触,我们也愿保持耐心。 ”

这番话与俄军在前线的猛烈攻势形成鲜明对比——就在同一天,俄国防部宣布完全控制顿涅茨克重镇恰索夫亚尔,并开始列装新型“榛树”高超音速导弹。

普京的战术很明确:用战场优势支撑谈判筹码,同时避免与美军正面冲突。

特朗普设定的8月8日最后期限步步紧逼。 他威胁若俄罗斯10天内未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将对俄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趁机加码,一面声称“愿随时举行领导人会谈”,一面鼓吹“终结俄罗斯现政权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这种矛盾姿态揭示了他的真实算盘:利用美俄对抗延续西方军援,保住政治生命。

梅德韦杰夫的角色越发微妙。 三年来,他每周发布核威胁已成惯例,被俄媒称为“普京的咆哮攻击犬”。 但此次言论直接导致美军核威慑升级后,克里姆林宫既未公开支持他,也未出面降温。

分析人士指出,梅德韦杰夫实则是普京的“压力测试员”,专门用极端言论试探西方底线。

但这次用力过猛,让俄罗斯陷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孤立——印度倒戈、美军压境、欧盟延长能源制裁至2026年底,连日本也表态支持美国却拒绝提供军事基地。

48小时内,一场由社交媒体言论引发的外交地震,改写了中美俄印四国的力量平衡。

当普京静坐修道院与盟友品茶时,他或许正在权衡:那张曾经用来对西方示强的“鹰派嘴”,如今是否已成了勒紧俄罗斯脖颈的绞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