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收到周总理密信,欣喜的问:这是不是周先生说的?
发布日期:2025-07-11 17:35 点击次数:198
张学良和周总理的深厚友情让人感动不已,到了晚年,将军意外收到总理的亲笔密函,惊讶地反复确认:这真是周总理写的吗?
周总理一辈子四处奔波,交了很多过命的朋友,而张学良则是这些朋友里最特别的一位。
从两人认识那天开始,就把对方当成了最懂自己的人。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关了起来,一关就是五十多年,这两位老朋友再也没能见面。
新中国诞生后,一个在首都北京,一个在宝岛台湾,尽管两地相隔很远,但心里的想念一直都没断过。
周总理费尽心思托人传信,却总是石沉大海,直到他离世以后,张学良才收到那封信,惊讶得根本不敢相信是出自周总理之手。
这段伟大人物间坚固的情谊,不分党派,历经了几十年的岁月,正是两岸人民心连心的一个生动写照。
【一见如故的初识】
1931年,日本鬼子竟然强行闯进了我们东北的地盘。
然而,在这个关乎存亡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却高举“先稳内部再御外敌”的大旗,对我党在前线奋勇抗日的力量展开了大规模的围剿。
共产党腹背受敌,为了整体利益考虑,多次好言相劝蒋介石,希望他能搁置内战矛盾,共同抵御外敌,但蒋介石却一再不肯答应。
蒋介石一面不愿全力抗日,一面大力打压共产党,这让日本人得寸进尺,国家的危险处境更加严峻了。
很多国民党里的爱国将领,对蒋介石的做法感到不满,于是开始靠拢共产党,不听从他的命令,主动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行动中去。
在“东北易帜”后投靠了蒋介石的张学良,后来终于看清了他的本来面目。于是,在1936年4月9日,他悄悄地到延安和周总理见了面,两人一起商量怎么拯救国家。
那次是周总理和张学良头一回碰面,可两人一见面就觉得特别投缘,像是老朋友一样。
说来也巧,周总理是在南开毕业的,他的老师就是张伯苓。而张学良呢,年轻时玩得挺疯,后来是张伯苓劝导他走上正道,所以他特别敬重张伯苓,把他当作自己的恩师。
俩人有好多共同话题,聊得特别投机。说到一起抗日、拯救咱们中华民族这事儿,两人的政治想法也碰到一块儿了,特别合拍。
所以,周总理回去以后常常感叹,说要是早点认识张学良就好了,而张学良也把周总理当成了自己远在他乡遇到的知心朋友。
这次聊过后,张学良更加确定了我党说要一起抗日不是说着玩的。后来,他就和杨虎城联手,一起让蒋介石同意跟共产党合作抗日。
1936年12月12日,他们搞出了大名鼎鼎的西安事变,硬是用武力让蒋介石别再纠结个人仇怨,和大家联手一起对抗日本鬼子。
这时候,张学良还给周总理发了电报,请他到西安来,一起商量接下来的打算。
几个月后再次见面的两个人,关系比以前更亲近了。周总理既夸奖张学良明白大道理、勇敢无畏,又暗暗为他冒险的行为感到一丝担忧。
他心里清楚,蒋介石是个爱记仇的人,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张学良。
没想到,蒋介石在答应停止打共产党,转而联手抗日之后,就在张学良的陪同下回到了南京。
不过,蒋介石一回到自己的地盘,立马就把张学良给抓了起来,并且把他关了起来。
尽管他们俩总共只相处了8天2晚,但这短短的时间里,两人彼此投缘,已经建立了很深的友情。
周总理那时候心里特别难过,后悔自己没能早点阻止张学良把蒋介石送走。他一个劲儿地说,张学良肯定是被那出老戏《连环套》给迷住了心窍,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了。
张学良那英勇无畏的行为,给周总理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让他更加看重这位充满英雄气概的朋友。
尽管他和张学良在政治上站在不同的队伍,可他俩心里都揣着一样的梦想和坚持,那就是要让国家站起来,民族得自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建立在有着一样追求的基础上。
【患难之中的真情】
从1936年起,张学良就被蒋介石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54年,失去了自由身。
蒋介石把张学良关起来,不光是因为想报复他,更重要的是,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势力庞大,让蒋介石觉得他会成为自己统一中国的绊脚石。
所以,张学良似乎注定要悲惨地沦为阶下囚,怎么逃也逃不过这一劫。
张学良被抓后,他的手下对于怎么救他产生了不同看法,结果闹起了矛盾。这时候,周总理赶紧出来帮忙调解,想让张学良的队伍保持团结。
东北军里没了领头人,很多人心里都琢磨着想加入红军队伍。
虽然周总理心里想着让红军的力量再壮大些,但因为他和张学良交情深厚,所以他没答应让他们加入。
他觉得,在我们党看到张学良将军陷入困境时,不应该趁机把他的手下都拉到我们这边来,这分明是利用别人的难处。
张学良在牢里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特别感激。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想办法把自己的秘密信件送到了周总理那里。
他在信里头不光说了自己很挂念朋友,还特别感谢周总理对东北军的关照,并且表示为了国家和家庭,他啥都愿意做,哪怕是牺牲自己的一切。
尽管没面对面聊过,但话语简单情意重,周总理收到信后,心里好长时间都平静不下来,对朋友的想念也是一天比一天深。
1946年,抗战刚结束没多久,周总理就急忙赶到重庆,和蒋介石商量国家大事。聊到老百姓的自由权利时,周总理站出来支持了蒋介石提出的四个保证。
然后讲道:
有的事儿确实得按步骤来,但要说放人这事儿,马上就能办。
他觉得,9年前张学良和杨虎城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要是现在把他们放了,全国老百姓都会很高兴,对蒋介石的评价可能也会好起来。
听说周总理费了好大劲,为了救自己四处奔走协调,一直被关着的张学良心里非常感激。
他心里明白,重情重义的周总理一直都在想着他,希望他早点恢复自由,好让他们能再次见面,彻夜长聊。
所以,当他的老部下莫德惠按照蒋介石的指示来贵州看他时,他拜托莫德惠把自己亲手写的秘密信件带给周总理。
这是他十多年来,再次给周总理写的第二封信。
为了确保张学良的安全,那封信里的内容被保密了很长时间,直到五十年过去,大家才知道张学良当时跟周总理到底讲了啥。
在这封历经波折终于送到周总理手中的信中,张学良深情地诉说了自己被关押这么多年以来,心里一直对周总理的深深思念。
他为周总理的革命斗争能够获胜感到开心,心里盼着周总理能早点实现国家统一的大目标。
尽管他们好久没见,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对方,时刻关心着彼此的近况,这样真挚又难得的友情真的很让人感动。
【两岸相隔的思念】
1949年,长达四年的战乱后,解放军与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赢得了这场解放大战的胜果。
蒋介石和他的残兵败将逃到了中国台湾,就算走得再急,他心里还是惦记着要收拾那两位在西安事变中让他丢尽脸面的爱国将领。
那年,和张学良一起搞政变的杨虎城遭遇不幸,在蒋介石撤离大陆之前,他下令在重庆狠心地处决了杨虎城。
张学良在1946年底就被蒋介石偷偷送到了中国台湾,到了那儿他还是被管得很严。他和爱人赵一荻被关在了一个叫“井上温泉”的休养地方。
说起来是疗养所,其实就是个牢笼。蒋介石派人紧紧盯着他,不让他跟外面多联系,就连和邻居说说话,都会收到警告。
同时,远在他乡的周总理也在不断努力,希望能让张学良重获自由。
1958年年底的时候,周总理听说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宋子文去了香港短期居住,就安排人给他带了个口信,让他想办法劝劝蒋介石,把张学良给放了。
可宋子文也没辙,他能做的也只是尽力保障张学良的安全,至于何时能获释,看起来没个准儿。
周总理没能救出张学良后,就换了个方法,始终想和张学良联系上。
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老朋友,有四句简短的话想对张学良说,但总是没机会开口。
1960年的时候,周总理想让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给被关起来的张学良捎个口信,可惜这封信最后没能送到张学良手里。
1961年的时候,周总理又一次找上了张学良信任的人,就是朱光沐的妻子朱湄筠,让她帮忙送信。这次好消息是,信成功送到了。不过,信是怎么送到的,这中间的细节,到现在还是个未解之谜。
因此,就算是到了老年,身体不好的周总理心里还是惦记着远在海峡对岸的张学良。
1975年的时候,周总理写下了他最后一条指令,上面连着写了三个“撑住、撑住、撑住”,可以看出他心里头是多么焦急和着急啊。
他是因为听说张学良眼睛出了毛病,担心老朋友的身体,所以催着有关部门赶紧弄清楚状况。
到了那年12月20号一大早,身体不好的周总理叫来了负责中国台湾方面事情的罗青长。
他拼尽全力叮嘱他,千万别忘了那些老朋友,一定要把心里话捎给张学良。
罗青长心里明白总理的情谊有多重,他一直把这事放在心上。到了1992年,他亲自写下这四句话,然后拜托去沈阳参加烈士纪念活动的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帮忙把这话带给总理。
不过因为担心传书又会出问题,罗青长还是在不停地找机会尝试。
1996年的时候,罗青长碰到了阎明光,阎明光正好要去美国看望张学良,于是罗青长又亲手写了四句话,让阎明光帮忙带给张学良。
这回,张学良总算是接到了周总理想传达给他的信息:
好好保重身体,为了自己也得养好心神;未来充满希望,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相见。
张学良又惊又喜,心里直犯嘀咕,忍不住问阎明光确认道:
“周先生是不是这样讲的?”
过了五十年,这俩人终于又走到了一起。
周总理和张学良的交情,不光是两个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它还代表着中国从四分五裂到团结一致,从历经磨难到重新振兴的过程。
他们的友情,不问党派,不分地域,不受时间限制,就像海峡两岸的心紧紧绑在一起。
咱们得避免这种遗憾再次发生,两岸统一是大家盼望的潮流,也是老百姓心里的愿望。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迪马利亚: 再次穿上罗萨里奥中央球衣, 并重新成为一员是我的


脑洞大开:四位东斯拉夫姑娘能会师半决赛吗?


从二元到三元:人工智能重塑世界观?


北京地区哪里的二手车公司收车价格高


兄弟德比变独角戏! 贝林厄姆单核轰多特, 能否血洗亲弟缺席遗


下猛药给华福证券疗毒的苏军良当了兴业证券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