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俄媒爆料:俄罗斯机载激光武器横空出世,性能逆天能否改变空战格局?

发布日期:2025-10-07 21:30 点击次数:78

最近这军事圈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克里沃鲁奇科,对着《红星报》的记者,轻描淡写地扔了个“王炸”。

他说,俄军那套神神秘秘的“佩列斯韦特”激光系统,现在不光功率更猛了,体积还被压得非常紧凑,下一步,就是要把它塞进飞机里。

这消息简直就像在平静的湖面引爆了深水炸弹。更巧的是,江湖上关于俄罗斯六代机的传说也正闹得沸沸扬扬,什么5马赫飞行,什么自带激光炮,听着就玄乎。

这到底是俄罗斯人吹牛不上税,还是真把科幻电影的剧本给捣鼓出来了?

战斗民族的新玩具

想把“佩列斯韦特”这种地面上的大家伙弄上天,可比把大象装进冰箱难多了。那玩意儿本来就尺寸惊人,成本更是个天文数字,对飞机的要求简直苛刻。

伊尔-76这种老牌大力士运输机,算是入门级的选择,升级版的伊尔-476估计也在考虑名单里。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如果真像传闻里说的,这套系统玩的是核抽运激光,那事情就刺激了。这等于是在飞机上背了个微型反应堆,对平台的可靠性要求,那得是地狱级别的。

放射性材料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很多人猜,这套系统的最终归宿,还得是未来那款体格更大、更能负重的伊尔-106。

俄罗斯非要花这么大力气,搞这个代号“佩列斯韦特-A”的空基版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首要目标,就是咱们头顶上那些低轨道的“星星”——卫星。

把激光炮搬到万米高空,最大的甜头就是甩开了厚厚的大气层。地面的激光要打卫星,光是各种大气扭曲和能量衰减就够科学家喝一壶的了。

可一飞到云彩上面,这些烦心事儿基本就没了。而且飞机多灵活啊,能追着对方的卫星满世界跑,找个最舒服的角度再开火。

光速点名不讲道理

除了摘星星,“佩列斯韦特-A”对传统空战的冲击,可能才是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枚导弹正高速扑来,结果一道看不见的光瞬间把它“融化”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玩游戏时碰上了开挂的对手,除了绝望还是绝望。在近距离狗斗里,它甚至能直接烧穿敌机的机体或者烧瞎传感器,现在的战斗机在它面前,跟活靶子没啥两样。

当然,未来战斗机之间用激光互相“对波”,那得300千瓦以上的功率起步,技术上还有段路要走。但“佩列斯韦特-A”这种大型平台,可就不一样了。

外界估计,它的功率少说也得在1到3兆瓦之间。这是什么概念?美国当年那个著名的YAL-1机载激光反导飞机,设计目标14兆瓦,实际上也就搞出了1兆瓦。

即便只有1兆瓦的功率,也足以让“佩列斯韦特-A”拥有250到300公里的有效毁伤距离。这个距离,已经稳稳压过了现役所有空空导弹的射程。

未来要是功率再往上走,毁伤距离干到五六百公里也不是没可能。激光武器一出来,空战的底层逻辑就变了,一下子梦回“大舰巨炮”时代。

这时候,激光功率就是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反激光涂层和防护技术就是“装甲厚度”。而“佩列斯韦特-A”,无疑就是那艘横行天空的“无畏舰”。

禁区拉满死亡结界

俄罗斯人显然不只想造一艘“空中战列舰”,他们脑子里画的,是一整支无敌的空中舰队。未来的战场上,将会是这样一幅景象。

一架A-100“总理”预警机在后方坐镇,它那мощный(强大的)相控阵雷达负责睁大眼睛,搜索任何不速之客。

一旦发现目标,旁边的“佩列斯韦特-A”激光武器平台就会接管,进行超视距的“光速点名”。

在它们身边,还有2到4架苏-57隐身战斗机充当贴身保镖,确保这两个核心大脑和长臂的安全。

甚至,编队里还会有S-70“猎人”无人机的身影,它既可以挂满导弹当“炸弹卡车”,也能悄悄前出侦察,充当整个编队的“前哨眼”。

这套“全明星”阵容一旦成型,就能在空中拉起一道密不透风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大网,一片名副其实的“死亡禁区”。

敌方的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这些高价值的空中节点,会成为“佩列斯韦特-A”最优先“问候”的对象。

一旦这些空中指挥中枢和后勤保障被打掉,或者被逼退到几百公里外,敌方整个作战体系的效率,恐怕连一半都发挥不出来了。

大饼还是真香定律

蓝图画得再漂亮,冷水也是一盆接一盆地泼过来,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媒体。他们普遍认为,就算俄罗斯的六代机真能飞5马赫,还带着激光,也算不上真正的六代机。

毕竟在五角大楼的定义里,六代机强调的是融入体系、人工智能和极致隐身。在他们看来,俄罗斯这更像是一个五代半的过渡产品。

当然,现实的骨感也摆在眼前。激光武器是出了名的“电老虎”,在飞机那么点空间里怎么解决供电,是个世界难题。

更何况,现在的俄罗斯在制裁之下,工业底子还撑不撑得起这么尖端的项目,发动机行不行,电子设备落不落后,都得画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话说回来,华盛顿那边,尤其是特朗普总统的团队,之所以这么急着出来唱衰,本身就说明这东西已经让他们足够焦虑了。

毕竟,苏-57刚出来的时候,不也是被各种看不起吗?结果呢,在乌克兰战场上,它打出的超视距战绩,让很多人都闭上了嘴。

俄罗斯一向喜欢用不对称的“杀手锏”来弥补体系上的不足,之前的高超音速导弹已经让美军相当头疼了。

笔者以为

未来的天空,早就不是单打独斗的骑士对决了,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硬碰硬。说白了,现代战争就是个团队游戏。

俄罗斯的新飞机就算飞得再快,要是没有强大的数据链和AI帮忙,在美军成熟的作战网络面前,可能还是会处处被动。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小看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威慑力。就像当年的米格-25,它的速度和高度,就曾让整个西方空军惊出一身冷汗,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去应对。

俄罗斯现在甩出的这张“机载激光”牌,不管最后能不能百分百兑现承诺,它在舆论上和心理上,已经成功掀起了滔天巨浪。

它告诉世界,就算再难,俄罗斯也还有那份雄心和能力,去争夺未来天空的制高点。这场关乎未来的空战竞赛,哨声其实早已吹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