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中国始终是德国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发布日期:2025-11-23 23:07 点击次数:130

“德国外长刚挂掉王毅的电话,扭头就想给中国上课,结果把自己架在稀土堆上烤。”

柏林那边话筒还没凉,瓦德富尔就在纪念活动上提前开麦,话里话外把中德合作当成错题本。可他没算清账:德国工厂里每十颗电机心脏,九颗靠中国稀土跳动。萨克州地下也埋着稀土,但挖出来比进口贵三倍,资本家直接摇头。柏林政客嘴硬,企业脚却很诚实,今年前九个月对华稀土采购量又悄悄抬了头。

有人觉得脱钩就像换舞伴,音乐一响就能转身。现实是, DJ 已经把唱片焊死,舞鞋还钉在中国地盘。把供应链拆成乐高再拼回,可惜缺的那块零件只有深圳仓库有货。德国智库算过,如果彻底断掉中国稀土, wind turbine 、电动车、数据中心全得熄火, GDP 直接掉 1.2 个点,比疫情封城那年还惨。

更尴尬的是,德国自己攒的“全球门户”计划,预算只有中国一带一路零头,还要被布鲁塞尔层层审批。非洲伙伴听完 PPT 直接问:钱呢?工期呢?欧洲人自己都没统一口音,怎么唱大合唱。对比之下,中国把港口、电站、5G 打包出海,船期排得比德国铁路还准点。

瓦德富尔想复制美国对华强硬剧本,可德企在华利润是真金白银。大众 40% 销量靠中国,巴斯夫湛江基地砸 100 亿欧元,连最保守的西门子也把新能源 R&D 搬到成都。老板们私下吐槽:外长你嘴爽,我们股票谁接盘?华尔街一咳嗽,德股就感冒;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德国自动躺枪,原材料、资金、市场三杀。

有人把希望押在美国身上,幻想回到奥巴马时代的温柔乡。可华盛顿现在自己都在抢芯片补贴,哪管盟友死活。德国太阳能协会刚发警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把欧洲绿色投资吸走 1200 亿欧元,再跟中国斗气,连剩下那点汤都喝不上。

再说国防,德军被嘲“扫把军队”不是一天两天。无人机、夜视仪、通信卫星,关键芯片全绕不开中国供应链。真要把对华大门焊死,坦克只能排队等台积电赏脸,可台积电也在南京扩产。政客喊“价值观优先”,士兵问:炮弹打出去炸不响,价值观能当破片用吗?

数据最无情。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涨 2.4%,创历史新高,说明企业根本不吃“脱钩”那一套。德国工商联会做的小范围民调显示, 71% 的中小企业认为未来五年中国仍是核心市场,比看上美国的还多 8 个点。老板们不装圣母,只想把货卖出去,把原材料买进来。

有人担心中国卡脖子,可过去二十年,北京从没拿稀土当大棒。 2010 年那次临时出口收紧,日本吵得最凶,结果中国自己先挨 WTO 官司,后来干脆放开配额。德国公司学乖了,提前签长单、入股矿山、把回收工厂搬去包头,两边一起赚循环经济的绿钱。事实证明,只要合同签得细,中国供应商比某些“老朋友”还稳。

真正该怕的是德国自己没备胎。联邦经济部 2020 年列的“关键原材料清单” 30 种,其中 19 种对华依存度超 50%,却至今没搞定储备仓库。企业申请战略库存补贴,半年批不下来,文件比稀土还难挖。对比韩国,人家 2018 年就囤够 90 天用量,日本甚至把稀土回收写进《资源保障法》,德国还在打嘴炮。

更离谱的是,柏林一边喊去风险,一边把氢能赌注押在沙特和澳大利亚。沙漠里绿氢听起来浪漫,可管道没到、运费翻倍,最后成本比中国电解槽现产现卖贵 40%。企业一算账,还是宁波港提货香,外长再念稿也挡不住财务总监签字。

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桶。波兰靠中国火车拉中欧班列,匈牙利用宁德时代电池建欧洲最大工厂,法国刚刚放行比亚迪在法建厂。德国一家唱反调,结果邻居们闷声抢单,订单和就业全溜走。柏林智库 DIW 干脆摊牌:如果德国带头对华加税, GDP 到 2030 年额外损失 0.6%,相当于一个杜塞尔多夫被蒸发。

有人把希望寄托“多元化”,一口气列出印尼、越南、南非当备胎。可印尼镍矿背后站着中资企业,越南稀土矿床品位低,南非港口罢工一年八回,运费涨得比比特币还刺激。把供应链当骰子撒出去,最后发现每个点数都写着“中国制造”。

现实教会德国人一个道理:全球化不是乐高,说拆就拆;它更像毛衣,扯一根线,领口直接锁喉。中国把稀土、设备、市场、资金串成闭环,德国想剪断,就得先问剪刀在哪。巴斯夫高管私下笑称:我们不是在选边站,我们是在选命站。

柏林墙倒了三十多年,德国却给自己砌起新高墙,材料是偏见和恐慌。可墙外不是荒原,是每天 1.4 亿单包裹飞奔的中国供应链。德国消费者手指点下鼠标,莱比锡仓库凌晨两点就补货,比柏林市政厅换灯泡还快。政客可以嘴硬,钱包却很软,超市货架一空,选票也跟着空。

瓦德富尔们该睁眼看看,中德贸易额去年冲到 2980 亿欧元,比德国对法对意总和还多。这么大的盘子,不是道德演讲能掀翻的。企业用订单投票,民众用购物车投票,只有外交部还在用麦克风投票,声音大,票数少。

德国缺的不是勇气,而是算术。把对华贸易顺差折成就业,等于保住了 90 万个岗位,比鲁尔区煤矿鼎盛期还多。真要硬脱钩,这些岗位不会 magically 飞到美利坚,只会滑向失业率报表。外长一句“价值观优先”,工会兄弟就得去排失业大队,换谁都得骂娘。

更扎心的是,中国一边卖稀土,一边买德国机床。没有中国订单,通快、德马吉的出口报表得撕掉三分之一。把客户当敌人,结果就是把自己的机器也打成废铁。高端机床和稀土一样,都是互相嵌套的齿轮,谁停谁翻车。

时间不在德国这边。中东土豪砸 500 亿美元买 AI 芯片,德国还在纠结 5G 基站要不要装华为。等沙特数据中心跑起来,德国车企发现自家自动驾驶算法落后两代,再想来中国补课,座位早被抢走。市场不会等慢热选手。

有人幻想“西方联盟”合力再造一条新供应链,可美国自己《芯片法案》补贴先喂给本土巨头,欧盟 430 亿欧元芯片计划雷声大雨点小,建厂速度比蜗牛还佛系。中国这边,上海临港 24 个月就能把晶圆厂从草地变量产,德国工程师看完只剩咂舌。

政客嘴里的“去风险”在企业财报里叫“增成本”。莱茵金属算过账,如果把中国钛合金换成美国货,坦克装甲成本涨 18%,最后国防部嫌贵砍订单,工人回家吃土。所谓安全,最后把自家军火商先安全出局,荒诞得像黑色喜剧。

柏林需要一场真正的战略复盘,不是麦克风走秀。第一步,把库存囤够 90 天,别让稀土断顿;第二步,把回收技术玩透,旧手机炼出新磁体,比挖矿环保还省钱;第三步,把贸易协定当护身符,用合同锁死价格,比选票更靠谱;第四步,承认中国就是绕不开的合伙人,别一边赚钱一边骂娘,客户也会看脸色。

德国最擅长的本是工程师思维,把复杂系统拆成零件再优化,如今却被意识形态糊住目镜。把对华关系当发动机,别当手刹,踩错了,整车甩尾。企业已经踩下油门,政客还在拉手刹,结果就是变速箱冒烟。

下次瓦德富尔再想给中国上课,最好先查查自己口袋里的手机、桌上的电脑、坐的汽车,多少零件贴着“中国制造”。没有这些,他连发言稿都打印不出来。麦克风可以撒谎,账单不会。

德国离不开中国,就像啤酒离不开泡沫,泡沫没了,只剩苦水。问题是,谁愿意干喝苦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