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一支三万人的部队打到剩七百人,这仗到底有多惨?

发布日期:2025-09-03 03:08 点击次数:137

一支三万多人的精锐部队,拉到战场上十四年,最后清点人数,只剩下七百来号人。

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电影剧本里的夸张写法,这是东北抗日联军,从1931年到1945年,用血和命写下的真实账单。

很多人习惯说八年抗战,但对东北那片黑土地上的人来说,苦难是从“九一八”事变那天就开始算的,整整十四年。

那十四年,东北抗联几乎是在一个真空环境里跟日本人死磕。没有根据地,没有后方,没有补给,甚至没有稳定的兵源。

你今天看到的电影《生还》,讲的就是这段历史里一个小小的切片,原型是一位叫李敏的女战士。她最初只是在被服厂缝缝补补,后来眼睁睁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绝境?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剖开了他的遗体,想看看这个中国人到底靠什么撑了这么久。

结果,胃里全是没消化完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

这个发现,直接震碎了在场所有日本人的三观。日军指挥官岸谷隆一郎当场就愣住了,喃喃自语:“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他甚至专门为杨靖宇举办了“慰灵祭”,此后思想上受到巨大冲击,战败后毒死了自己的妻儿,然后剖腹自杀。

一个敌人都被你的意志所折服,这得是多硬的骨头?

更让人心碎的是,出卖杨靖宇将军藏身之处的,是他手下的一个叛徒,叫程斌。这个人带着日本人找到了将军最后的藏身地。解放后,这个叛徒被揪了出来,执行了枪决。英雄的血,不能白流。

抗联的苦,不只是饿肚子。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后来回忆,奶奶被捕时,腿里嵌着二十多块碎骨,棉裤被血浸透了,还在往外渗。

敌人审讯时,就用鞭子、用烧红的烙铁,猛戳她血肉模糊的伤口。陈红说,真不知道奶奶是肉身还是钢铁,那种疼,她愣是一声没吭。

最后,日本人把她押到她影响力最大的珠河县,当着老百姓的面杀害,还下令不准收尸。

直到今天,赵一曼烈士的尸骨到底在哪,还是一个谜。她的孙女宁愿相信,是哪位不知名的老乡,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把她埋了。

这些故事,每一个掰开了揉碎了看,都让人喘不过气。

这支队伍里,不光有杨靖宇、赵一曼这样的铁血将领,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战士。开国上将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算过一笔账,1937年八路军出征时有四万多人,到抗战胜利,发展成了百万大军。

而东北抗联,从鼎盛时期的三万多人,打到最后只剩七百多。这根本不是“九死一生”,这几乎是“百死一生”。

为什么会这么惨烈?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几十万的伪军。

他们是在敌人的心脏里打游击,每一次战斗都是一次赌命。

更复杂的,是跟苏联的关系。到了抗战末期,剩下的抗联战士退入苏联境内。苏联人想把他们编入苏军,由苏联指挥。

抗联总指挥周保中死活不同意。他跟苏联人整整谈了两年,底线就一条: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独立的中国武装,绝不能变成别人的附庸。

哪怕当时寄人篱下,民族气节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最终,他们以“国际红军第88独立步兵旅”的番号存在,保留了建制和领导权。这个旅的驻地,就在苏联远东一个叫“密山”的秘密营地,后来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当时也曾是这个旅的一名营长。

这就是抗联,不仅要在战场上跟敌人拼命,还要在谈判桌上为国家争一口气。

中国第一位布尔什维克任辅臣的孙子任公伟,说起这段历史,也是满腹心酸。他爷爷当年带着两千多华工参加十月革命,大部分人都没能回来。

这种牺牲,似乎刻在了这片土地的血脉里。

几十年后,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的孙女吴本立,在看完电影后说了一句特别戳心的话:“总觉得欠他们点什么。”

她说,当年爷爷在法国办《救国时报》,那是党中央唯一对外发声的报纸,很多抗联战士牺牲时,怀里都揣着这份报纸。那是他们和组织唯一的联系,是黑暗里的光。

我们今天能安稳地坐在这里,讨论历史,回望过去,正是因为有无数个“他们”,用自己的“没能生还”,换来了我们国家的“生还”。

那活下来的七百多人,后来怎么样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1945年跟随苏军反攻东北,成了收复失地的先头部队,为后来解放东北打下了第一颗钉子。

他们就像是火种。三万多人的森林被烧尽了,但只要这七百颗火种还在,就能在焦土之上,重新燃起燎原之火。

所以,我们今天看这段历史,不应该只看到悲壮和惨烈。更应该看到,在那种人类所能想象的极限绝境里,一个民族的脊梁,到底能有多硬。那不是靠口号,不是靠命令,而是靠一种深入骨髓的信念:这片土地是我的家,谁也抢不走。

这七百人的生还,保住的不仅仅是七百条性命,更是这个民族在任何时候都绝不低头、绝不屈服的精神火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