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越南的大国梦,讲了80年,却被村民一句话问倒

发布日期:2025-11-23 11:21 点击次数:73

这点补偿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这个问题,是一位越南村民问出的,当时他的土地,连同其他几千人的生计,都被拿去给特朗普建高尔夫度假村了。为了换取一个地缘政治上的示好,他们拿到的是每平米12到30美元的补偿,还有一些大米。这事就挺魔幻的,一个宏大的国家叙事,最后落到具体的人身上,就成了这点残羹冷饭。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讲了80年的故事。

就在不久前,越南领导人苏林在首尔出席一个胡志明雕像的揭幕仪式,特意又提起了1945年胡志明的那个愿景:让越南能与世界五大洲列强比肩而立。这话听着气派,也的确够振奋人心。可一个国家的崛起,光靠口号是撑不起来的。

这些年,越南的外交策略被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竹子外交。听着像是种智慧,在风中摇摆,柔韧不倒。可竹子的根要扎得深才行。一边积极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另一边又和美国签半导体合作协议。在东盟里跟印尼、新加坡较劲,在南海又搞点填岛的小动作。看上去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可这恰恰暴露了根基不稳的焦虑。

真正的棋手,是不需要总在牌桌上向所有人示好的。黎笋时期那个印度支那联邦的梦,最后怎么破的?国力撑不起野心。今天的故事,换了个剧本,内核却没变。越南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自给率低到可怜的1.2%,高端设备全靠进口。这种命脉攥在别人手里的感觉,可不好受。所谓的合作,更像是在产业链里给别人打个高端下手,而不是自己坐庄。

为了2045年建国百年时成为发达国家,越南国内正在进行一场豪赌。那个号称要对标上海的大胡志明市计划,通过合并三个省,在纸面上造出了一个GDP近700亿美元的经济体。听起来唬人,但拉出来一比,体量还不如中国的南宁。这种靠行政区划合并堆砌数据的玩法,像极了那个为了漂亮数据而浮肿的运动员。

里子才是关键。越南经济的里子是什么?一个被外界形容为极度脆弱的工业体系。它的出口繁荣,说白了更像个巨大的组装车间,零件大量从中国进口,已经连续15年中国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外资更是占了半壁江山,一个三星公司的动向,就能牵动越南4个百分点的就业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林政府开出的药方是刮骨疗毒。行政机构大精简,部委从18个减到14个,省级单位从63个砍到34个,甚至连县级架构都打算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运动席卷全国。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权力向中央集中,为了更高效地执行那个大国梦的意志。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政治上的集权,真的能解决产业空心化这个经济上的核心病症吗?

历史上,越南并非没有过高光时刻。奠边府战役击退法国人,让它成了亚洲第一个正面打败欧洲殖民者的国家;1975年又结束了漫长的越南战争。这两场胜利带来的民族自信,几乎满溢出来。但历史也给过教训,1978年入侵柬埔寨,军费开支占到财政的六成,直接把国民经济拖垮,到1986年,GDP只有中国的五十分之一。这才有了后来的革新开放。

这种历史的矛盾,也投射在了它的自我认知上。古代的越南,对北边的中原王朝表面称臣,关起门来在家里自称南天中华,里子面子都要。这种心态,在今天的竹子外交里,依然能看到影子。

2045年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了。是继续在巨人的缝隙里玩弄以小博大的投机,还是真正沉下心来,去补上产业的短板,去弥合那些为了战略而牺牲民生所造成的社会裂痕。胡志明当年的愿景,是寄希望于学生的学习,那是一种内生的、自下而上的力量。

越南的未来,最终取决于它到底相信什么。是相信精巧的外交算计,还是相信一个村名对土地的质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