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许光达家中接待老师,身份揭晓令老师惊讶
发布日期:2025-09-03 01:38 点击次数:175
许光达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将军。他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他主动放弃军衔的举动,这一壮举在党内高层广受推崇。许光达淡泊名利、谦逊低调的秉性,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
1959年的某一天,许光达的家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儿子的老师。直到见到许光达本人,老师才惊讶地意识到,自己所教的学生竟是开国大将的后代。
传统的包办婚姻,往往让人们联想到封建与不幸,但许光达与邹靖华的婚姻却是一段例外。两人自幼时便因父辈之约定终身。订婚时,许光达年仅十四,而他的未婚妻仅有八岁。少时家境贫困,许光达不仅无法上学,还要分担家庭生计。但他对求学的渴望从未熄灭,常常在私塾窗外偷听课业。渐渐地,私塾老师邹鲁希发现了他,在了解到许光达想读书的愿望后,便慷慨地允他入内听课,帮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正因如此,邹靖华之父便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许光达。许家父亲同意了这门亲事,心怀感激因为没有邹鲁希,儿子或许难有求学之路。
由于两人年纪尚小,双方便约定待长大后再行成婚。1928年,他们结为夫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许光达已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仅新婚十天便投身革命斗争。直到1938年,他与妻子才终于重逢,并自此长相厮守。
一直以来,毛主席主席都注重年轻一代的培养,他关心下一代成长,寄予厚望,同时也担忧一些干部子弟因未曾历经战火洗礼,可能会安于现状,失去奋斗精神。出于这样的担忧,不少老一辈革命家对自己的孩子都极为严格,许光达便是其中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出任国防部副部长,同时兼任装甲兵负责人,司令员职位由他一手承担。按常理讲,身为高级干部的子女,许延滨很容易获得特别的关照。但许光达从未向儿子透露自己的官职,只是一贯淡然地告知:“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长期以来,许延滨深信不疑,也始终以为父确实如此。许光达希望孩子能远离特殊化思想,他甚至特意把儿子送进寄宿学校锻炼独立性。妻子虽为孩子心疼,还是选择支持丈夫。许延滨从小便在集体环境中成长,父亲对他管束极严,不论是在零花钱还是衣食住行方面,都很节制。
许延滨成年后回忆,父亲儿时对他说得最多的是:“你只是一个农民工的孩子,千万不要有特殊的想法。”许延滨牢记父训,在外从不炫耀家庭背景。
1959年,许延滨高中毕业,凭借优异成绩被推荐出国深造。在当时,出国留学是一项极高的荣誉。信息审核环节里,许延滨只填写了母亲的信息,并未提及父亲。老师发现,三年间,许延滨从未提过父亲的资料,因而产生疑问:他父亲是否另有隐情?老师决定登门走访许家。
得知老师将来访,许光达专门提前回家准备。老师到访后,才惊觉许延滨的父亲正是许光达将军,当场难掩震惊之情。老师表明来意,谈及许延滨在校表现优异,许光达却始终谦逊,认为都是学校和老师的培养。面对老师关于留学名额的提议,许光达罕见地谢绝了。“高干子弟在国外,可能会受到特殊优待,这不利于孩子独立成长,这个机会应该让给工农出身的学生。”听完他的解释,老师更加钦佩。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子女,许光达一贯要求极为严格。许延滨在上学期间,无论师生皆不知其父身份。他始终按照父亲教导,称父亲只是普通职工。由于家教森严,许延滨从未体验过父母专车接送,上学放学皆自力更生,用公交车出行。成长后,他曾笑言,自己小时候一次也没坐过小汽车上下学。身为大将之子,这种普通甚至清贫的成长经历,让人感慨良多。
对家人,许光达同样一以贯之严守原则。1956年,中国百废待兴,全国上下都在节约每一分钱。就在这一年,许光达父亲去世。家中兄长来信,希望他返乡主持丧事,并打算为父亲操办隆重葬礼。许光达望着公文,踟蹰片刻,最终婉拒兄长请求。他委托基层干部代为处理丧事,坚决遵照中央的简朴方针,亲戚们虽有微词,也只能接受这一安排。许光达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严格执行中央要求。
许光达毕生为国家鞠躬尽瘁,却从不计较个人回报。他的言行展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高尚风范。受到父亲影响,许延滨也无怨无悔地继承了父业,在许光达去世后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默默奉献。


爱情里只有爱不足以维系,何不一起学习如何守住他


签约“清华双星” 山西男篮补强阵容


穿越女旺夫有术,携手霉运才子逆袭考状元,共筑诰命辉煌路


马来西亚新能源投资热潮下|ODI备案如何提速


今年的阅兵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摊牌之后,世界格局将发生怎样不可


鹅鸭杀电竞主播擂台赛上演 金山世游展台持续引爆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