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火烧向东南亚!美国餐饮在马来西亚巨亏,日韩品牌迎来逆袭良机
发布日期:2025-08-24 03:33 点击次数:191
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升级以来,一场远在中东的政治风暴,跨越重洋,在东南亚的餐饮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对于那些曾经象征着全球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美国餐饮品牌而言,这无异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生存危机。在以穆斯林为主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运动持续发酵,至今仍未平息。
这场浪潮不仅仅是暂时的销售下滑,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地的消费格局。美国品牌的本地特许经营商们正陷入一场艰难的自救,从降价促销到变卖资产,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而在这场混乱的背后,一些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亚洲竞争者,似乎正在悄然迎来属于自己的机会。
品牌光环的陨落
曾几何时,“美国品牌”是品质和潮流的代名词,是购物中心里最显眼的存在。然而,随着抵制运动的深入,这个标签迅速变成了一种负资产。对于许多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消费者而言,选择走进一家美式快餐店,不再是简单的果腹之举,而被赋予了复杂的道德和情感色彩。
这场抵制的根源,并不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同情。亚洲集团顾问公司的副董事卡姆莱斯·库马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对许多当地穆斯林群体来说,这更是一种“宗教和道德立场的表达”。这种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使得抵制行动具有强大的动员力和持久性,远非商业公关手段所能轻易化解。
尽管麦当劳马来西亚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强调其本地穆斯林所有权和员工构成,甚至引用穆夫提的言论来证明其“清白”,但这些努力在巨大的品牌符号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消费者看到的是那个金色的拱门,联想到的是其背后的美国身份,而非某个本地加盟商的股权结构。
真金白银的惨重损失
情感上的疏远,最直接地反映在了冰冷的财务报表上。在马来西亚,星巴克的运营商伯乐食品(BerjayaFood)的处境尤为艰难。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营收同比骤降18%,净亏损更是扩大到了3720万林吉特,约合900万美元。资本市场同样信心尽失,自2023年底以来,其母公司伯乐集团的股价持续下滑,到2024年,跌幅已达15%。
同样陷入困境的还有肯德基和必胜客的运营商QSRBrands公司。这家公司在去年录得了高达6620万林吉特的税前亏损,而就在一年前,他们还曾拥有4960万林吉特的税前利润。从盈利到巨亏的剧烈转变,清晰地勾勒出抵制运动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邻国印度尼西亚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方面,运营必胜客的SarimelatiKencana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反弹了66%,上半年还奇迹般地实现了156亿印尼盾的利润,成功扭亏。公司将此归功于数字营销和更精细的成本控制。但另一方面,运营肯德基的FastFoodIndonesia公司虽然亏损有所收窄,却依旧警告财务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甚至在上个月被迫出售了一家本地家禽运营商15%的股权以筹集现金。
咖啡领域的冲击同样惨烈。印尼星巴克的特许经营商MapBogaAdiperkasa正面临扩张计划全面搁浅的窘境。公司上半年的净亏损扩大至800亿印尼盾。总裁安东尼·瓦伦丁·麦克伊沃坦言:“在抵制活动前,我们每年能新开70到80家门店。如今这个数字被压缩到了10到15家。”他无奈地表示,尽管市场情绪有所好转,但“复苏之路依然漫长”。
这种收缩的趋势也蔓延到了马来西亚。吉隆坡一位星巴克门店经理悲观地预测,在成本削减的压力下,到2026年,马来西亚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可能会从目前的350家降至300家以下。
本土化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美国品牌的本地运营商们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本土化”自救运动。他们试图通过强化本土元素,来淡化品牌的美国色彩,重新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星巴克马来西亚推出了名为“RahsiaBarista”(咖啡师的秘密)的活动,主推由本地员工精选的特色饮品。
他们还与本地艺术家合作,设计了充满马来西亚风情的“Bearista”泰迪熊,并邀请知名厨师合作开发融合本地风味的美食。星巴克亚太区的发言人也表示,公司的重点是“深化社区联系和文化相关性”。与此同时,必胜客则采取了最简单直接的策略,推出了“5林吉特披萨”的超低价促销,希望用价格优势唤回流失的顾客。
然而,这些努力能否真正奏效,外界普遍持怀疑态度。马来西亚玛丽亚科技大学的传播学教授阿齐祖尔·哈利姆·雅哈就认为,对国际品牌的盲目忠诚时代已经结束了。他指出:“消费者现在更看重性价比,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自己的主见。”单纯的营销活动,或许难以撼动消费者基于信仰和价值观做出的决定。
市场洗牌与新玩家的崛起
这场针对美国品牌的抵制浪潮,无意中为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高级讲师萨默·埃尔哈贾尔认为,只要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没有实质性进展,抵制就可能持续下去。他强调:“危机持续的时间越长,抵制行动越根深蒂固,对西方品牌构成的威胁就越大。”
这为本土品牌以及来自日本、韩国等“中立”国家的亚洲竞争对手提供了绝佳的成长空间。埃尔哈贾尔直言:“这一转变绝对可能成为新兴品牌或亚洲竞争对手获得实质性突破的转折点。”
一位名叫法里祖尔·阿斯拉夫的马来西亚商人表达了一种普遍的矛盾心态。他虽然支持抵制与以色列有直接关联的公司,但反对“一刀切”地针对所有美国品牌。他担忧地指出:“麦当劳和肯德基雇佣了数千名本地员工,当地的家禽养殖户也为他们供货。抵制他们,最终伤害的是马来西亚人。”
他补充说,尽管一些本地品牌正在填补市场空白,但它们在门店覆盖范围和产品品质的一致性上,仍然难以与成熟的西方连锁品牌相抗衡。这种市场空白,恰恰为那些既有标准化运营能力,又没有政治包袱的日韩餐饮连锁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良机。
结语
这场在东南亚上演的抵制大戏,远未到落幕的时候。它所揭示的,不仅仅是地缘政治对商业的深刻影响,更是一个全球化品牌在面对本土化情感时可能遭遇的脆弱性。美国餐饮巨头们在马来西亚的惨痛经历,为所有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当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表达他们的道德立场时,任何商业策略都可能显得力不从心。而在这场风暴中,谁能最终抓住机遇,成为市场的新赢家,目前仍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东南亚的餐饮市场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重塑。


探访“V超”|全力备战拼首胜 青州队即将客场挑战临朐队


OvO: ON选手曾用id是OWO, 我是他粉丝, 取了个差


少见!斯卢茨基半场就换3人 其中包括他最爱的路易斯


四分烂作!《指环王》IP新游《指环王:夏尔传说》被外媒批“无


特朗普刚要对中国下重手,就突然在大连造船厂内,发现了不寻常一


篮网官宣裁员!曾凡博机会来了 力争中国赛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