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僵局拉锯三年半,美国白宫双声喊话:停战谈判窗口期已到
发布日期:2025-10-10 17:59 点击次数:172
2025年9月,纽约联合国总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言,点名俄乌需要尽快停火谈判。随后,副总统万斯在社交平台补了一句,劝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因为这个,欧洲媒体和智库马上跟进评论。基辅和莫斯科的外事部门各自放话,态度都不松。前线还在打,消息没有减弱。这就是当下的现场节奏。
先把时间轴摆清楚。俄军在2022年2月24日向乌克兰发起进攻,到现在已经三年半。战场从机动突击,变成长期拉锯。美国、北约国家给乌克兰人训练、弹药、空防设备。俄罗斯则把军工产线拉满,征募更多人。双方都在比耐力,同样都在算账。
回到联大的这段话。特朗普这次强调停火与谈判,还提到欧洲要多承担,援助要和谈判挂钩。这话的意思很直白:先让枪声慢下来,再谈边线怎么画。他把话说在纽约,就是给各方留面子。因为这个,白宫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结果,外界解读就两条:一是压基辅,二是给莫斯科出信号。
万斯的补充更直白。他提成本、提停火、提谈判窗口期。同样被两个人说,目的是分工。一个对外场合发声,一个在网端持续发。另外,这也在观察欧洲的反应。看谁先表态,谁先出钱。因为这个,后续操作空间就更大。
欧洲这边不是一条线。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北欧国家希望继续强援,别松劲。德法说要把防务能力再提一档,少被别人牵着走。欧盟在2024年通过了四年期、约500亿欧元的长期援助框架。欧洲更担心美国突然抽身。同样,他们也不愿意让谈判变成“你们定、我们买单”。
美国国会在2024年春通过了约610亿美元的追加援助。到了今年,华盛顿的争论更多,审查更严。援助发放节奏时快时慢。因为这个,把援助和谈判绑在一起,成了白宫的主线。国内选民也在看钱往哪儿花。结果,就是一手压升级,一手留后路。
战场看得见的变化不多。2025年夏到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一线继续拉锯。俄军保持压力,乌军防守反击。空中是无人机和导弹对打,油库、雷达站、桥梁经常上新闻。同样,黑海方向也有来有往。因为这个,谁要想谈,先得让前线稳定一点。
乌克兰一直要更长射程的武器。包括更多批次的ATACMS,以及能打得更远的巡航导弹。美国到现在没有宣布提供“战斧”。英国、法国给的“风暴阴影”和SCALP-EG继续用。如果华盛顿放开打更深,莫斯科周边的压力会加大。结果,就是升级风险直接走高。
俄罗斯国内的经济,靠军工、预算扩张和能源出口在支撑。IMF和世界银行的公开报告都说,仍在增长,但通胀偏高,劳动力紧张。说“崩溃”并不准确。同样,财政负担在加码。战时经济不是长久之计。这点,克里姆林宫心里也清楚。
俄方的公开口径还是继续推进既定目标。征兵有新激励,防空在边境和首都圈加固。因为这个,他们不会在压力没到阈值时主动让步。另外,国内宣传维持强硬形象。结果,就是谈判窗口不大。除非外部压力更猛,或者内部要休整。
乌克兰的目标很明确。收复领土,拿到更强的安全保证,欧盟入盟路径要往前推。北约的大门还没完全打开,但合作在加深。如果停在现有线,基辅需要钱、需要防空、需要长期训练。这笔钱谁掏,是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同样,这也是欧洲和美国的分歧点。
北约在2024年华盛顿峰会上把援助转成常态化安排。训练、弹药、空防都有排期。到了2025年,欧洲军工扩产还在往上走。因为这个,欧洲希望自己能顶住更久。减少对美国政治节奏的依赖。结果,就是欧洲的话语权比之前多一点。
华盛顿还有一道红线。限制乌军使用美制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有时开放有限范围,有时又收紧。这套做法的目的很清楚。控制冲突范围,减少直接碰撞。同样,也把谈判筹码留在手里。因为这个,各方都在试探,不敢一次走太远。
再看莫斯科的盘算。国内稳住,前线不崩,就继续压。谈判要按现状线说话,安全诉求要落到纸面。基辅这边的底线还是领土和主权。中间地带很窄。另外,外部调停者的可信度也要够。结果,光靠喊话,很难把人从战壕里叫出来。
最后给一个现场画面。哈尔科夫州一条湿滑的战壕里,一个乌军士兵把无人机电池塞进防水袋,抬头看了一眼低云。旁边的班长用纸地图比对坐标,等后方的许可。泥地里站不稳,手套上都是油污。远处传来一阵轰鸣,又突然安静。是基辅先点头,还是莫斯科先开口?


中药股板块市值低迷,创新乏力,品牌老化


河北邯郸兄弟寻亲遇意外,血缘谜团令人唏嘘,家庭温暖难舍难分


招聘“刑满释放人员”传递出的意义


维修师傅叮嘱拆盖,阳春三月旧车藏电控,老司机眯眼称妙


尽力了! 勇士最后2笔引援即将到位 今夏补强或结束 科尔最后


「搬砖游戏推荐」九月份搬砖游戏,散人搬砖天堂,轻松打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