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临近爆发,美军飞机运输21人,含3元帅2大将7上将
发布日期:2025-10-09 22:21 点击次数:91
即将爆发的解放战争中,一架美军飞机载有21名乘客,其中包括3位元帅、2位大将和7位上将。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地区,迅速攻破了关东军的防线,抗日战争的胜利似乎已经近在咫尺。然而,此时国军的主力部队大多还在西南的后方。为了争夺胜利的成果,蒋介石连续下了三条命令。
给国军发了一封信,让他们“加紧行动,不要放松”。给八路军发了一封信,让他们“原地待命”。给日伪军发了一封信,让他们“保持治安”。
国民党军队沿着铁路线快速向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方向推进,其中阎锡山的部队更是沿着同蒲铁路一路向前,同时侵占了上党地区,抢占了几座原本被八路军包围的县城。这样一来,等到国民党主力部队赶到时,八路军晋冀鲁豫解放区就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危险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在延安干部会议上说:“我们要针锋相对,寸土不让。”这意味着,一旦国民党军队侵犯解放区,我们会用武力把他们赶回去。
一场大战即将来临,特别是上党地区已经开始战斗。晋冀鲁豫军区的参谋长李达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续发了三封紧急电报,催促军区领导赶紧回去。实际上,不只是晋冀鲁豫军区,当时八路军的大部分重要将领都在延安开会。
他们前往延安是为了参加“七大”,这次会议直到六月才结束。那时延安方面认为抗战不会很快结束,因此许多干部继续留在延安参会和学习。但局势突然变化,国民党军队逼近,主要干部需要迅速返回前线。
但是,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杨得志从濮阳到延安走了70天,江华从山东滨海到延安花了半年时间,而且途中还遇到日伪军和顽军的封锁,非常危险。
要是还用老办法回去,肯定来不及了,会错过好机会,那该怎么办呢?
美国空军飞机
八路军在深山中建机场,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地方来起飞和降落飞机,以便更好地进行军事行动。
针对如何快速让高级指挥官返回前线的问题,叶剑英建议请求美军用飞机送我们的将领回去。不过,这个办法有一定风险,因为美国人一直支持蒋介石,当时正用运输机和船只帮助蒋介石把部队送往东北等地。如果美军把八路军的高级将领直接送到重庆,那后果将非常严重。
大家讨论了很久,下不了决心,便将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觉得这个办法可以考虑,但为了安全起见,他又召集了大家开会商量。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了这个方案。毛主席要求务必万无一失,他在军事地图上看了很久,最后决定在长宁机场降落。
长宁机场坐落在晋西南黎城县的深山里,正好处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界地带,当时由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管理。抗战期间,八路军没有飞机,为什么要在深山里建机场呢?其实这跟美军有关。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正式加入战争。之前在中国作战的“飞虎队”被改编成了美国陆军第14航空大队,加强了与日军的战斗。
1944年12月7日,美军派出108架B-29轰炸机前往伪满洲进行轰炸。在返程途中,一架编号为3363的轰炸机被日军战斗机击中受伤。当飞机飞到晋西南上空时,已经完全无法控制,机组人员只能紧急跳伞逃生。
村里的人发现了异常,立刻告诉了当地的八路军。最先接到消息的是兵工厂的王晋山厂长,他心想可能是日军派来的间谍来搞破坏,马上组织人进山查找。结果他们找到的却是两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于是赶紧向上级汇报了这件事。
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接到报告后,立刻吩咐军区通讯队队长何雨农,在日军搜捕之前,把美军飞行员送到军区司令部。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找翻译,何雨农就带着一本英汉对话本出发了。
何雨农和被救的两名美军飞行员聊完后得知,机上总共有九人,还有七人失踪。于是何雨农赶紧组织人手再次进山搜救。直到傍晚,大家终于把失踪的人员都找回来了,好在大家都没有受伤。
美军飞行员与八路军交流
美国飞行员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大家送来了新被子和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好鸡蛋。当这些飞行员前往太行军区司令部时,兵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加上村民们,总共三百多人列队欢送。美国飞行员感动得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
经过一天半的长途跋涉,美军的飞行员们终于安全抵达了目的地,李达也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其中一位名叫乔治的飞行员感慨地说:“旅途中,我们似乎发现了一个秘密机场,要是早知道的话,我们或许应该在那里降落休息。”
李达告诉他们:“那只是长宁川,不是机场,只是一片开阔的地方。”
后来,时任中共北方局书记的邓小平也见了这位飞行员。乔治向邓小平提议说:“长宁川那边有一片开阔地,只要把地面加固一下,就能让飞机降落了。”
邓小平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完全符合八路军的作战计划。
长宁位于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距离八路军总部所在地麻田只有100多里的路程。这里远离日军的控制区,非常安全,是一个理想的交通中转站。
那时候,八路军还没飞机,但大家都明白,将来战争离不开飞机。所以,提前建个飞机场是个好主意。这个机场平时可以让战士们练练兵,将来也能用来和外界联系,就像个中转站一样。
邓小平采纳了美军的建议,请他们帮忙考察和设计跑道。后来,129师385旅769团动员了附近一千多名群众,用牲口拉碾子,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建成了一个黄土跑道。
为了隐蔽,跑道四周没有建筑物,飞机降落时用篝火作为信号。由于周围都是农田,日军一直没有发现这里有个机场。后来美军的飞机在这里降落,接走了飞行员。
李达在出发前,再次宴请了美军飞行员,并送给每人一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作为纪念品。美军飞行员与八路军和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一架美军运输机在长宁附近的村庄附近盘旋了3圈,随后扔下一些糖果和食品便离开了。村民们都说是美军来报恩了。
李达和美国飞行员一起拍照留念
二、美军为什么运送八路军高级指挥员?
当大家看到毛主席决定请美军帮忙运送高级将领时,可能会想,美军会同意吗?
当时延安驻扎着一支美军观察组。美国对国民党的腐败和消极抗日非常不满,特别是美军将领史迪威将军,因为军事指挥权和美国租借物资分配权的问题,与蒋介石产生了严重分歧。
自从国军打不过日军,老美就想到了八路军。史迪威要求老蒋把胡宗南的部队抽出来抗日,并威胁要用武装八路军来压。美国借此机会派了一个考察组到延安,对延安和八路军进行了考察。
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的第一批成员乘飞机降落在延安机场。团长包瑞德上校在深入考察延安后得出结论:
如果中共愿意抗日,而且人民也支持他们,美国给他们一些武器和装备是有意义的。我相信,给他们一些弹药、火炮零件和信号设备会立竿见影。
他对中共领导人非常满意,在延安工作期间,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观察组正好有一架飞机,会不定时往返西安和延安运送补给物资。所以,从双方的友好关系来看,请求美军提供帮助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央外事组和美军观察组在延安举办了一次聚会。在休息时,叶剑英试探性地向观察组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请求。由于保密的需要,他没有透露乘坐飞机的人员名单,只是说想把指挥员运到前线,参加与日军的最后一战。当时,虽然日本已经投降,但还有一些日军尚未放下武器。
没想到观察组负责人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连上司都没有请示。
这么痛快答应,除了和延安的高层关系不错,美军对长宁也有深厚的感情。这里的百姓和八路军曾多次帮助他们寻找失事的飞行员。观察组的成员也曾乘坐飞机降落在长宁机场,前往太行抗日根据地考察。
这次飞行有点危险,保密工作特别严格,就连坐飞机的人都是前一天才知道消息。他们被通知在8月25日上午9点到延安东关机场集合,不许带参谋和警卫,也不许其他人来送行。
中央已经通知太行军区做好接应准备。毛主席仍不放心,派朱德的英文秘书黄华到机场进行安全检查,因为平时美军飞机往返都由他接送。
美军观察组来到延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黄华到了机场,看到那些乘机的重要领导人都很惊讶,因为他们都不懂英语。如果飞行过程中发生意外,没法跟美国的工作人员交流,那就很危险了。因此,他请求随行担任翻译。
据杨得志后来回忆,那是一架绿色的道格拉斯运货机,舱门很低,连门都关不严,起飞时螺旋桨还是靠人推。机舱很小,坐进去直不起腰。不过这种飞机有个好处,就是对降落条件要求不高,只要有块较大的空地就可以。
杨得志登上飞机后,才注意到一同乘坐的人员,包括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陈赓、肖劲光、傅秋涛、李天佑、邓华、陈锡联、陈再道、宋时轮等。加上翻译黄华,一共有21人。
这些人都是八路军里名声响亮的高级指挥官,其中后来有三位晋升为元帅,两位成为大将,七位成为上将。即便没有参加授衔仪式的邓小平等人,后来也成为了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飞机升空后,延安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毛主席坐立难安,不停地在房间里走动,手里还夹着一根烟。他时不时望向坐在一旁的朱德,两人沉默不语。叶剑英则一直守在电报机旁边,一步也不离开。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在下午一点左右安全降落在长宁机场。延安总部得知消息后,毛主席心中的担忧也随之消散。三天后,毛主席便乘坐飞机前往重庆进行谈判。
毛主席来到重庆
四小时的“绝密飞行”对中国的革命有多大影响?
这次“绝密”飞行只用了四个多小时,从策划到执行也只有几天时间。但一看飞机上的乘客名单,大家就能感受到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原本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完成的旅程,因为这个飞行变得很快,使得高级将领们能比国民党更早地回到前线,从容不迫地应对内战,完成了战略布局。
他们在长宁稍作休息后,便根据中央的安排,前往各自的任务地点。他们主要分为三个小组出发:
第一支队伍是由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组成的,他们留在了晋冀鲁豫战区。
在此之前,阎锡山的部队已经控制了上党地区。邓小平和刘伯承他们回来后,亲自前往前线慰问部队,并制定了对抗敌人的策略,那就是:
先占领长治周围的城镇,吸引并打击来救援的敌人,接着包围城市并消灭增援部队,最终攻占长治,彻底消灭来袭的敌人。
战役的发展完全按照刘邓领导人的计划进行,最终八路军在上党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共消灭了敌人3.5万余人,几乎击垮了阎锡山三分之一的兵力。此次战役中,缴获了许多战利品,晋冀鲁豫军区在武器装备和弹药上得到了很大的补充,可谓是“脱胎换骨”。
上党战役连续胜利,让国民党嚣张的气焰受到了打击,毛主席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加强。国共双方最终签署了《双十协定》,尽管这最终只是一纸空文,但撕毁协定的是国民党,他们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
第二路是前往东北的林彪、肖劲光等人。
八路军比国民党军队抢先一步进入了东北,并提前做好了部署。10月29日,林彪赶到沈阳,将部队改编成了东北民主联军。刚开始时,敌方实力较强,我方处于劣势,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部队只好撤退到松花江以北的地区。
在短短几个月的调整后,由林彪和罗荣桓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以及陈云和肖劲光指挥的南满部队,采取了“南攻北守,北攻南守”的策略,成功实施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
这场战役消灭了5万多名国军,使东北地区的国军不得不转为全面防守。这是扭转东北战局的关键,也是解放军开始全面反攻的起点。
后来,东北民主联军把长春围住了,又拿下锦州,堵住了国民党军队撤往关外的路。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接着,东北解放军从北往南打,总共消灭了188万敌军和135万土匪,为全国解放立下了大功。
陈毅、宋时轮等人带领部队向华东地区进发。
陈毅到了山东后,担任了山东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同时他也是新四军的军长。陈毅指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津浦铁路成功阻挡了敌军,延缓了敌军向华北和东北的进攻。这为八路军进入关内和罗荣桓带领山东主力部队向东北进军提供了很好的保护。
1947年初,山东和华中的部队合并成了华东野战军,之后又改名为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国民党从全面进攻转为集中力量进攻几个重点地区,其中延安和山东是他们的重要目标。
陈毅带领部队在莱芜、孟良崮等地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成功抵御了敌人的猛烈进攻。之后,第三野战军还参与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攻下了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解放了华东地区和沿海岛屿,为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得悉贺子珍在上海待业,谭震林:愿意来杭州发展吗


四换一! 太阳换取库明加筹码曝光, 球迷: 勇士见好就收吧


北京大学电竞导师! AG老帅成KPL退役选手天花板, 花海C


看完中国男篮72-49大胜委内瑞拉, 才发现不显山露水的三位


白珊珊担任恒大歌舞团团长的背后原因


杜特尔特惊人警告:三年后,马科斯王朝将震撼掌控菲律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