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解放军曾有两支“38军”:一为万岁军,一为起义军,军长各是谁?

发布日期:2025-08-19 01:36 点击次数:112

多数人谈及解放军历史上的“38军”,脑海中往往即刻浮现出那支在战场上打出“万岁”美誉的英雄部队。然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庞大序列里,其实曾同时存在过两支番号同为“第38军”的部队,它们的起源、发展乃至各自的指挥官,都书写了截然不同的篇章。

万岁军的奠基与扬名

我们首先回顾那支响彻军史的“万岁军”。这支部队的根基,可追溯到东北野战军的第一纵队。这支纵队以其骁勇和攻防兼备的特性,成为当时林总麾下极为倚重的王牌之一。

1948年11月,全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编。原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正式被改编为第38军,而其首任军长,正是此前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李天佑将军。

在东北战场上,无论是解放四平的关键战役,还是围歼廖耀湘兵团,直至解放沈阳,李天佑将军率领的部队都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充分展现了主力王牌的本色,赢得了上级的高度赞扬。

但“万岁军”的名号,则与另一位将军的加入密不可分。1949年5月,第四野战军展开南下作战之际,第38军的领导层发生了一次重要调整。

李天佑将军卸任第38军军长职务,转而专职出任第十三兵团的第一副司令员,肩负起更宏观的指挥任务。接替他担任第38军军长的,是时任第47军军长的梁兴初将军。

梁兴初将军曾与第38军有着不解之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曾率部进入东北,并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的副司令员兼第1师师长,而这正是后来第38军的前身。

梁兴初将军回归“老部队”后,在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真正铸就了第38军的传奇。在二次战役里,这支部队以“兵贵神速”的战术,果断穿插敌后,成功切断了敌军的退路。

这一关键行动,为第二次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也让第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崇高美誉。它从此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英雄部队,确立了其在军中的“老大哥”地位。

西北地界另一支38军

与上述万岁军截然不同的是,我军历史上还存在另一个“第38军”。这支部队的诞生,要追溯到1947年,并非由主力纵队改编,而是由国民党起义部队组建而成。

这支被称为“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的部队,其军长由原西北军将领孔从洲将军担任。部队成立后,被划归陈赓将军领导的陈谢兵团,共同挺进豫西。

在豫西和陕南地区,孔从洲将军率领的第38军与兄弟部队一道,开辟了广阔的解放区。他们先后参加了260余次大小战斗,歼灭敌军1.5万余人,为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然而,在1949年全军进行大整编时,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的番号被正式撤销。其下辖的部队,则分别被编入了刘帅领导的第二野战军第十三军、第十五军以及第十九军。

这些原第38军的将士们,在新部队中继续投身解放战争。其中划入第十三军与第十五军的官兵,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还有少数人甚至远赴朝鲜,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

殊途同归的将星

这两支番号相同的部队,承载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在革命战争胜利后,这些指挥过“38军”的名将们,也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岗位。

李天佑将军作为第38军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在1955年大授衔时,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成为功勋卓著的57位上将之一。

而带领第38军在援朝战场上打出“万岁军”称号的梁兴初将军,则在同一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他在战争年代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认可。

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的军长孔从洲将军,同样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他革命胜利后,长期致力于人民炮兵的建设。

孔从洲将军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以及炮兵副司令员等职,为新中国强大炮兵部队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两支“第38军”的故事,不仅仅是番号的巧合,更是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不同路径凝聚力量的生动缩影。这些番号的沿革与将领的任命,共同书写了人民军队从弱到强、走向胜利的宏伟篇章。

笔者以为

无论是从主力部队脱胎而出的“万岁军”第38军,还是由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它们都代表着人民军队在解放进程中,为了共同目标而汇聚起来的强大力量。李天佑、梁兴初、孔从洲这三位将军,虽然指挥着不同起源的“38军”,却都以各自的方式,为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贡献了毕生心血。

查看更多